Wednesday, December 8, 2010

罗洛斯遗址群(Roluos Group)

罗洛斯遗址群(Roluos Group)在暹粒市东南方12公里,是真腊王国迁都吴哥之前的首都,此处目前共有三处重要遗址:洛雷寺(Lolei)、普力科寺(Preah Ko)及巴孔寺(Bakong),都是在西元9世纪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(Indra Varman I)时期所建,被称为柬埔寨《古典艺术的肇始》, 是吴哥窟早期神庙的延伸。洛雷寺对应东美澎寺、西美蓬寺,普力科寺对应班蒂丝蕾、喀拉凡寺,巴孔寺则可对应巴肯山神殿及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吴哥寺(俗称的小吴哥),可以说是个吴哥窟的缩影。


迷你圣牛寺(Preah Ko)


圣牛寺缩影近瞧

普力科寺(Preah Ko)是国王陀罗跋摩一世兴建于西元八八○年,用来祭祀祖先的神庙,前面较高大的三座是祭祀父系祖先,后面较小的三座则是祭祀母系祖先。遗迹开挖时,开阔的护城河依稀可见,兼具防卫、储水及调节雨季水位的功能。


真正的圣牛寺


墙上的武士石雕

圣牛寺(Preah Ko)是早期红砖风格的代表,建筑实体用砖砌,但门柱、门框、门楣、神像及阶梯……都已改为石雕。 Preah Ko即【圣牛】之意 。


寺中的圣牛雕像


我当然不会忘记留影

  在法国主导下,为了设法保持遗址原貌,学者们对于圣牛寺(Preah Ko)建筑细节莫不费心研究,譬如每块砖的黏合并不用现代水泥取代,而是模拟昔日的材料,以棕糖、石灰、糯米浆等混合而成。还有部分神庙的石块被一一编号、拆下,准备在电脑的辅助下重新建造。



门框上的石雕



巴孔寺(Bakong)缩影

巴孔寺(Bakong)是柬埔寨暹粒市西南15公里的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。根据 1935年发现的寺碑记载,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(当时的都国都在罗卢奥斯Rolous)。


巴孔寺真迹

巴孔寺原为废墟,法国远东学院 古迹维修专家莫里斯·格莱斯从1936年开始修复,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。


我手上的阳伞是体贴的司机带来借我们用的,挺漂亮呢!

巴孔寺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,底层边长65米,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,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。


三人行的我们意气风发

巴孔寺算是吴哥遗迹中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,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的寺庙,因此意义非凡,它曾经是市中心的大型庙宇。远远一看,只见一尖顶方型的高塔,立于较宽阔的塔基之上。5阶式的高塔据说是象征印度教里的神山“须弥山”,神殿里供奉的是湿婆神(Siva)。


中心最高的塔

古代高棉人信仰湿婆神(Siva),是以最原始的阳具Linga形式来表示。阳具是以‘一根石雕圆柱’代表‘神的本质’,阳具直立于女性生殖器‘一块方形凹槽’Yoni基座上。这种阴阳具Linga-Yoni的组合石雕被供奉于早期的高棉神殿内,祭司便是在它的周围举行宗教仪式。


巴孔寺一角


由巴孔寺上俯瞰


蓝天白云下的巴孔寺一隅

洛雷寺(Lolei)建于西元893年,是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(Indra Varman I)所建,为了纪念父母(加耶跋摩二世及其王后)的寺庙,由四座炼瓦所建的祠堂组成的。


洛雷寺缩影

此座神殿原是位于吴哥东南15公里处Indratataka蓄水池的中央,亦是一座岛庙!东侧两塔角落神龛里为男性门神,西侧两塔为女性,东北神龛塔的东侧门楣上为天神Indra骑着三头象Airavata,并有海怪Makara由口中吐出三头蛇怪Naga。  



门楣上的三头蛇怪(网络照片)


看不清楚是否有三头象?(网络照片)

洛雷寺(Lolei)是建水库中的小岛,但现在水库已经干涸,原本应盖六座高塔,但只完成四座,皆为红砖建筑,门框则用砂岩再敷以灰泥雕刻。


洛雷寺相貌

由于寺庙在维修中,而且烈日高照,我们都没有上前去拍照。当你一连跑了好几个寺庙之后,对于这样小的寺庙,自然而然会兴趣大减!


大多数人都躲到旁边这间僧侣庙去拜拜和避暑

所以我从网上拿了两张洛雷寺上的浮雕照片来分享。

(文字资料来自谷歌搜索)

5 comments:

欧阳依依 said...

原来你是去柬普寨哦,你拍的照片真的很棒!

谢谢你的分享!你的游记我都读了,你已经康复了吗?

Shmily said...

依依,
还未恢复100%状态,现在吃中药调理着!谢谢关心。你和家人出游胡志明回来后也要和我们分享哦!

Penagagirl said...

没去过,谢谢分享!

Penagagirl said...

没去过,谢谢分享!

Shmily said...

验光师,久违了!不用客气,有机会可以去走走。